□彭澎
  昨日報載,未來幾年廣州將投資8282億元用於12大工程,共283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,其中,很大一部分將是投入到交通基礎設施,而且這些項目都要求在2016年前建成或啟動。顯然,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意味很明顯。
  從理論上來說,近兩年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共識,即中國進入中速發展階段後,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。畢竟,作為發展中國家,還有許多基礎設施需要建設和完善;而外需持續不振、消費難以跳躍式增長都增強了這種看法的合理性。
  就廣州而言,“保三”依然是主導政府行為的一大動力。而廣州交通壓力很大、政府自認負債率可控都增添了這種動力的能量。
  根據官員介紹,8000多億元投資主要分為三大塊,一是中央和省級政府主導,重點投向機場、鐵路、城際軌道等交通設施建設;二是由企業和社會經營性投資,如能源、環保和高速公路等方面;三是廣州市、區兩級政府主導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,約占4500億元。具體來看,廣州地方占比似乎不高,只有一半多點的投資由廣州市、區主導,而至2014年1月,廣州市政府債務為2931億元,好像還有借債的空間。
  通常在基礎設施建設中,政府投資是重要的、往往也是主要的。前不久,廣東省開放許多投資領域給民間資本,但對於投資大、回報周期長的項目,要沒有政府投資民間資本就不進入,要沒有政府許可收費民間資本也不會進入。因此,無論是BOT還是政府直接投入部分資金,對於基礎設施建設,政府都責無旁貸。
  確實,廣州正在打造區域金融中心,融資渠道較多,社會資本也較充裕。但近一年來經濟形勢較為低迷,效益好的企業不多;金融機構也偏謹慎,銀根仍然較緊。在獨資、合資合作、資產收購、政府購買服務、特許經營、購買政府債券、投資基金等不同方式中,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,目前可能性較大的也許是政府購買服務、特許經營、購買政府債券等,而地方政府發債也是受限額控制的,因此,BOT或BT可能還是主要方式。
  值得關註的是,在8000多億元投資中,交通領域占大頭,航空、港口、鐵路、高速路、城際城市軌道交通等五項交通領域的投資總額為5548億元,占總額的近70%。其中,城際城市軌道交通一項就高達3267億元,占總額的近40%。這在某種意義上也說明瞭這些投資的合理性。一方面,廣州交通擁堵壓力越來越大,各種治堵措施都不如增加大運力交通工具來得更直接;另一方面,廣州要發揮國家中心城市、省會等核心作用,建立“雙港雙快”(空港、海港、快速軌道交通、高快速路)為主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是非常關鍵的。
  當然,最後還是要落到債務的可控性上。對此,官員表態,三年來政府債務增加500億元左右,接下來“可以做的事情、增加的產業更多,況且這些債務都有詳細的還款計劃和消化方案,債務存量控制得很好、來源非常安全”。也就是說,債務總量是有控制的,還債計劃是有保證的,而由於基礎設施改善而帶來的新增產業還可以貢獻還債的收益。不過,政府放心是一回事,要讓民眾放心,還應該定期對這些投資進行說明。
  (作者是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)
  彭澎  (原標題:廣州8000億投資要讓民眾放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72sfzxv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